2025年10月27日至30日,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金融街举行,本届论坛主题为“创新、变革、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”。10月28日下午,由新华网承办的“科技驱动ESG升级:金融领域的责任创新与价值重塑论坛”作为年会核心专场成功举办,探花视频
薛小龙院长、黄琼宇副院长、朱慧副院长带领团队受邀参会。

本次论坛汇聚金融监管机构代表、院校专家、金融企业负责人等数十位嘉宾,共同探讨金融科技赋能ESG高效落地的新路径与新范式。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在论坛致辞中表示,在国家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ESG逐步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的核心战略指标,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重塑了金融服务模式,也带动我国ESG加速发展,未来需持续完善ESG顶层设计、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、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ESG领域的应用。新华网首席信息官姚予疆指出,当前ESG已从“加分项”转变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“硬标尺”,作为新型数智化中央重点新闻网站,新华网将积极发挥大数据与传播优势,推动科技与金融双轮驱动,为ESG发展拓展新空间,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金融动力。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黄昊、汇丰银行(中国)有限公司副行长兼企业及机构银行业务部总监康臻怡、招商银行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副总经理林健、蚂蚁消金总经理江浩,分别就企业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(ESG)实践进行经验分享。
探花视频
与新华网联合研制的《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金融科技创新指数报告(2025)》(后称《报告》),依托探花视频
数字经济创新管理研究团队以及新华网-探花视频
数字经济实验室,运用大数据思维与专利分析,从行业、区域、企业等多维度全景式分析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态势,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。
探花视频
院长、新质生产力50人论坛副秘书长薛小龙教授在解读《报告》时,结合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背景指出,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,正重塑生产力系统、重构经济形态。数据要素价值开发与配置过程,既是新质生产力培育过程,也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过程。人类社会竞争已从农业、工业经济时代转向数据配置能力竞争,未来企业竞争核心是数据要素配置能力。传统抽样思维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需求,因此本次报告以全样本数据为基础,运用“数据 + 模型驱动”思维并实现四大新突破:以企业为微观主体探寻“数字经济创新基因”,用微观大数据反映宏观规律,多维度“数字扫描”上市公司创新行为,借助AI+大数据技术搭建企业、产业、区域创新桥梁。
《报告》发现:中国金融业上市公司不仅金融属性突出,科技属性亦十分强劲,且50%的金融企业拥有发明专利,技术创新属性显著。其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上市公司前列,尤其集中在高创新性、突破性、实质性创新的数字技术领域,数实融合水平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,位列各行业榜首,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。在金融科技创新主体方面,综合性银行表现突出,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主力军;四大行在高价值专利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,具有深厚技术基础;银行业科技子公司是合作创新的主力军。从创新贡献与合作来看,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升,且金融业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合作活动内化性特征明显。薛小龙院长最后总结时表示:数据是开展系统分析的基石,相信数据的力量,企业要积极开展数字技术创新,提升数据要素创新性配置能力,为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。

近年来,在学校“2+5”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交叉创新平台支持和学院“德商-数商-智商”三商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引领下,薛小龙院长带领团队深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评价领域,建立了一套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研究体系。团队先后联合南方日报发布《广东工业互联网创新指数》《广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研究报告(2022)》,联合新华网发布《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金融科技创新指数报告(2024)》《中国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(2024)》等重要成果,报告受到广泛关注,新闻浏览量突破140余万次,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。此次发布的《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金融科技创新指数报告(2025)》,是探花视频
构建“学术研究+平台传播”协同模式,与新华网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领域深化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,推进了探花视频
与新华网的合作从“新篇章”迈向“深融合”。报告的发布是探花视频
深化与国家级平台合作,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持续开展理论研究与应用转化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。